登录注册 退出
  • 首页

  • 机构介绍
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本会介绍
    • 机构证书
    • 组织章程
    • 管理制度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• 本会动态
    • 慈善政策
    • 慈善新闻
    • 各地资讯
    • 慈善文萃
  • 慈善项目

  • 公益基金

    • 冠名基金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收支明细
  • 慈善文化

    • 爱心慈善企业
    • 爱心慈善家
  • 捐赠方式

    • 捐赠方式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• 联系方式

→ 新闻资讯

  • 本会动态
  • 慈善政策
  • 慈善新闻
  • 各地资讯
  • 慈善文萃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“慈善筑迹”江门市困难家庭家居改善项目

    已筹款:¥1635029.01
  • 江门市慈善会“慈善童行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陪伴项目

    已筹款:¥116138.85

陈晓平:慈善家唐廷桂与“华人不得入内” 丨公益博物馆

2018-03-09 10:47

公益博物馆——分享中国公益史上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


唐廷桂是上海开埠的亲历者,15岁就担任英国驻沪领事馆翻译,曾与颜永京联衔抗议公共花园“华人不得入内”,也是晚清上海重要的慈善家,担任怡和洋行总买办20年。不幸的是,世人只知他的别号唐茂枝,并不知道他的正式名讳是“唐廷桂”。上海公共花园抗议事件,可看作是他在美国争取华洋平权努力的继续。

中国慈展会.jpg

唐茂枝像


15岁的领事馆翻译

唐廷桂、唐廷枢、唐廷庚三兄弟是洋务运动中的风云人物,老二唐廷枢被称为“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”,他主持的轮船招商局、开平矿务局已成为晚清近代企业的标杆。

唐廷桂出生于广东香山唐家村,小名“阿植”,1839年,他父亲签下“卖身契”,把他送入澳门马礼逊纪念协会学校(马公书院)学习英文,按粤语发音写作“Tong A-chick”。1861年他入江海关任翻译时,使用印名“唐国华”,1864年因帮商家翻译英文文书收取报酬下狱,出狱后索性改为“唐廷桂”。1862年,唐廷枢出版《英语集全》一书时,在卷首写上“兄植茂枝参订”。“兄植”只表明当时姓名是“唐植”。施其乐从他弟弟唐廷枢的名字类推,错写成“唐廷植”,从此谬种流传。

2.jpg

《英语集全》卷首(已故黄文仕先生摄)


一册广东唐氏合族祠记录《唐乡贤祠全书》记载了唐氏宗亲在广州建合族祠的前因后果,中间部分是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记录,其中正座第八层左四牌位是“清二十世祖诰授通议大夫讳廷桂号茂枝公”,左三“清二十世祖诰授荣禄大夫讳廷枢号景星公”,右三“清二十世祖诰授奉政大夫候补同知讳廷庚号应星公”,都注明系“香山房”。至此,真相大白。

3.jpg

《唐乡贤祠全书》


唐廷桂15岁就被派到英国驻沪领事馆当翻译。1842年,中英《南京条约》正式换文,英国急于在上海设立领事馆,却为缺乏合格的中英翻译人才大伤脑筋,不得已之下,要求马公书院院长鲍留云(Mr. Samuel Brown)遴选优秀学生派往上海。

鲍留云一开始认为学生学业未成,坚决拒绝,但书院这时已迁到香港,经费由港英政府供给,实在顶不住压力,只好挑选了唐廷桂和一个从新加坡转学过来的学生Hwang T’een Siu(T’in Sau,姑且译为“黄天秀”)。1843年,15岁少年唐廷桂首途上海。一直呆到1845年春节过后,才重回香港校园。


24岁的美国侨领

1847年,唐廷桂以学生身份兼任法院翻译。1849年,马公书院关闭,唐廷桂转学到香港英华书院(1850年改名圣保罗书院,他在此受洗信教)。1951年年底,唐廷桂跟随他的叔叔到美国加州经商。香港教会给他写了隆重的介绍信给加州的基督教领袖。

1852年5月8日,加州报纸以《一个受过教育的天朝人》(An Educated Celestial)为题,报道了唐廷桂在法庭上的出色表现。他控告某个美国人对他施加威胁,英语准确而流利,姿态优雅从容,这对美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新鲜事。7月10日,该报在报道加州盛大的美国独立日大巡游活动时,特地点出“为商界所熟悉的年轻绅士”唐廷桂在华侨组成的方阵中占据着显要位置。

4.jpg

加州报纸的报道

唐廷桂将精力主要放在经商和华侨公共事务方面。唐廷桂的第一幕演出,是介入一项引入华人契约劳工的争议。为应对劳工短缺,加州议会通过了一项引进华人契约劳工的立法,遭到矿工们的激烈反对,他们担心华工可接受更低的工资,影响到他们的收入。1852年,加州州长向州议会发表演说,正式反对该项立法。

唐廷桂起草了一封公开信,向美国社会解释,华工是自由工人,与中国的商务往来对美国有利。华侨选举唐廷桂作为代表去面见州长,希望通过游说,让州长运用其影响力说服原有矿工接受这项立法。州长在办公室接见了这个年轻华人,作了友好交谈。1853年,加州通过新立法,禁止华侨从事矿工工作。4个华侨同乡团体领导在听证会上作证,唐廷桂担任翻译,阐述中国人的立场。

约 1857年,唐廷桂回到香港,1861年重返上海,入江海关当首席翻译,1871年出任天津怡和洋行买办。1873年,唐廷枢经李鸿章点将入主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,辞去上海怡和洋行总买办一职,由唐廷桂接任。


“华人不得入内”事件

上海史上最牵动国人感情的,莫如公共花园(外滩公园、黄浦公园)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一事。1885年工部局公共花园规则第一条是“脚踏车与犬不得入内”,第五条“除西人之佣仆外,华人不得入内”,也即整套规则中分别含有“犬”与“华人”不得入内的内容,但没有连写。毛泽东岳父杨昌济的叙述最为准确:“华人不许入;又云犬不许入”。

1903年的周作人日记“犬与华人不准入”可视为木牌存在的最关键证据,不过周作人日记中说的是从高昌庙到十六铺“途中经公园”。有学者指出周作人经过的公园并非公共花园(黄浦公园)。日记只证明当时从高昌庙(上海县城大南门外)到十六铺之间某个公园曾有这样的木牌,但不能证明黄浦公园也有同样的牌示。

5.jpg

周作人1903年日记


早在1881年4月,颜永京、唐廷桂等8名华人已向工部局提出书面抗议,要求允许华人入内。1885年11月25日,唐廷桂领衔再次致信工部局,除重申4年前的抗议外,也提出一个折衷方案,即由工部局向华人发放入园证,每周安排两三天允许“有名望的受人尊敬的当地中国人入园”。

6.jpg

1903年上海地图
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封信签名中出现了一个叫陈咏南的人。经查考《申报》,陈咏南本名陈德薰,广东人,陈善昌茶栈老板、广肇公所发起人,曾任高易筹赈公所负责人,为河南、两广救灾筹募巨款,又兼任仁济善堂董事,是与经元善、谢家福并称的义赈领袖。

也就是说,参与抗议的8人中有6个广东人。熊月之说“外滩公园的交涉,从开头到最后,都是广肇公所人领头”。唐廷桂约从1873起到1897年去世,一直都是广肇公所首董。1880年代这场抗议运动的灵魂人物,非唐廷桂莫属。


低调慈善家

唐廷桂在1885年以领头人身份向工部局提出抗议,也与他多年从事公益事业有着密切关系。怡和洋行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外资商行,在上海商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唐廷桂身任总买办,不仅仅是经管上海以及江南地区的事务,还要协调怡和在中国沿海沿江以及日本、朝鲜等地的买办,为怡和的总体经营目标服务,其地位远远高于单一口岸买办。

7.jpg

唐廷桂是香港东华医院创始人之一


唐廷桂以他在中外商界的巨大影响力,一直是公益慈善界的活跃人物。1869年,唐廷桂名列香港东华医院倡建值理。1872年,署南汇知县叶廷眷与著名买办徐润发起重建广肇公所,次年唐廷桂自津来沪,即积极参与广肇公所同乡公益事务,及后正式出任首董,沪上英文报纸称他为公所“主席”。

公所下属广肇山庄,持续举办同乡先友灵柩停厝与运送回乡善举,按传统观念来看属于无上功德。1890年起,他又兼任两粤广仁善堂上海总理。


8.jpg

广肇公所旧址


1885年发生两粤水灾,灾情甚重,灾区甚广。唐廷桂代表旅沪粤人发布《劝募两粤水灾启》,向各界广泛劝募,并利用他与洋商、买办的密切关系,向沪上15大洋行募集巨款。

从赈济两粤水灾开始,唐廷桂与高易洋行买办李秋坪联手设立高易筹赈公所,在接下来的河南、江北赈灾等善举中,成为沪上举足轻重的义赈机构。1888年李秋坪积劳成疾去世,高易赈所由陈咏南接手办理。

1885年联名上书工部局的8人中,唐廷桂与李秋坪、陈咏南名居前列,都是热心慈善的商界人士。1883年,唐廷桂与浙江丝商施善昌联手改组成立沪北仁济善堂。据慈善史权威夫马进的研究,沪上原来最大的善堂是同仁辅元堂,仁济善堂改组后不久,其事业规模即凌驾于同仁辅元堂之上。晚年,他将怡和洋行业务交给其子唐荣俊(唐杰臣)打理,出任广益善堂董事,未几接任首席董事之职,为救助贫黎工作到最后一刻。

8.jpg

上海广益善堂方笺


1897年7月6日,唐廷桂在上海逝世。英文《北华捷报》用很长的篇幅报道了这场隆重的葬礼,颂扬他在中国经济近代化方面的突出贡献,指出“他在漫长岁月里同时担任数家慈善机构领导人,促使来自外国的新理念体现于这些机构的章程之中。”

唐廷桂及参与抗议的买办群体的经历表明,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意识和高度的独立性,时刻维护华人尊严与权益,并积极持续地投身华人公益慈善事业,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。

通商口岸买办与近代中国慈善的发生、发展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据笔者研究,1869年香港东华医院、1871年广州爱育善堂与澳门镜湖医院的创立,买办群体是主要推动力,这三个团体随后都成为所在城市规模最大、持续时间最长的慈善机构,并具有成熟的近代形态。创办于1899年的汕头存心善堂,11个发起人中有8个买办,这家善堂长期以来都是潮汕地区慈善界的领头羊。对买办群体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进一步研究,或将部分改写近代慈善史。

 

 

来源:澎湃新闻


江门市慈善会 版权所有,本网站标注来自本站内容均为原创,转载请保留来源

地址:江门市广新路18号 邮编:529000 电话:3503111

Email:jmscsh@qq.com 粤ICP备18021642号-1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江门市慈善会